意料之中的事終于發(fā)生了。素有主外之稱的國家質檢總局專門起草制定了《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配方注冊管理辦法》,以規(guī)范進口奶粉口牌亂象。這是繼去年‘境外企業(yè)注冊制’實施后,國家又一大招,使得乳粉配方注冊制國產奶和進口奶同步實施,預計一年半載之后,正在國內市場上流通的2000多個乳粉配方將出現(xiàn)大裁軍,業(yè)內人士估計其中超過75%的品牌將被抹殺。
洋奶粉現(xiàn)狀
洋奶粉那些事兒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進口奶粉曾一度被‘神化’,一時間各種品牌都爭先恐后地貼上“進口奶源”、“進口”、“國外認證”等標簽。
然而,喝了幾年“洋奶”,人們并沒有覺得有什么特別,反而是洋奶粉接二連三出現(xiàn)亞硝酸超標、肉毒桿菌、摻假過期奶、非法添加劑、香精奶、工業(yè)甜味劑、營養(yǎng)成分錯配、代工粉、返工粉、錯裝粉等問題,讓人們回歸理性:洋奶粉并非高大上,更談不上比國產奶更安全。
慶幸的是,這些問題也引起了國家高層關注,并出臺一系列措施促進國內乳業(yè)發(fā)展和強化洋奶粉監(jiān)管。
洋奶粉--企業(yè)
供應洋奶粉的企業(yè)比較多,類型比較復雜,按生產銷售地分類有幾種:
1、境外自產+內銷型洋品牌。企業(yè)在境外自有工廠生產奶粉,整罐或整包(國內分裝)進入中國市場銷售,比較典型的有美贊臣(國外版)、惠氏(啟賦)、美素等。
2、境外代工+內銷型洋品牌。企業(yè)并沒有奶粉工廠,通過在國外具有生產資質的工廠代加工成粉,整罐或整包(國內分裝)進入中國市場銷售,典型的有美素麗兒、新怡、“紐”頭字新西蘭品牌等,據說合生元曾經也是這種。這類洋品牌一般是只賣給中國人!
3、進口原料+國內生產銷售型洋品牌。企業(yè)從境外進口原料(即進口奶源)在國內工廠加工成奶粉并銷售。典型的有美贊臣、惠氏、雅培、多美滋等。這樣的品牌一般會添加香精香料,一般認為這是為了提高口感并吸引寶寶持續(xù)食用同一品牌,但筆者認為事實上更是為了掩蓋原料不新鮮口感差,因為進口奶源必定不新鮮,而且可能是即將過期的!2014年6月雅培就有一批乳基營養(yǎng)粉在海關查實為過期,至于是否準備用于生產奶粉,就要問雅培了!另外,上個月,達能公司已將多美滋中國品牌賣給蒙受牛旗下雅士利,多美滋已是國產品牌啦!
4、國內原料+國內生產銷售型洋品牌。即什么都在中國,除了品牌持有人是洋人,比較典型的有:雀巢,據說雀巢90%原料都是國產的。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跨國大品牌,并不是統(tǒng)一采用商標準,而是根據當?shù)氐臉藴噬a奶粉,比如惠氏和雅培,都是美國品牌,生產中國奶粉時都是按中國標準執(zhí)行的,據說惠氏在美國基本沒什么銷量!
【國家政策】2013年底,國家質檢總局發(fā)出關于加強進口嬰幼兒配方乳粉管理公告,明確自2014年5月1日起,未經注冊的境外生產企業(yè)的嬰幼兒配方乳粉不允許進口;中文標簽必須在入境前直接印制在最小銷售包裝上,不得在境內加貼;乳粉不得在國內分裝。
經過這次整頓,能進入中國市場的洋品牌都具有一定資質的,那些在汽修廠辦公的奶粉企業(yè)或者小作坊就被淘汰了(其中新西蘭淘汰數(shù)最多,善騰集團最高峰時代工品牌達幾十個),同時人們也可看懂奶粉罐上寫的是什么。此外,杜絕國內分裝這一條讓類似美素麗兒大規(guī)模摻假事件得到有效扼制。
洋奶粉--配方
說到配方,有些洋品牌會這樣宣傳:你們新中國成立才60多年,我們企業(yè)已有一兩百年了。百年企業(yè),絕對沒問題!
問題在于配方不同于企業(yè),配方是專門研究母乳營養(yǎng)成分并依此制定出來的,不同人種,母乳營養(yǎng)成分差別大,中國人與白種人在乳清蛋白、鐵等營養(yǎng)素區(qū)別比較大,兩者配方差別就大。從沒聽過說有洋企業(yè)研究過中國人母乳幾十年的,更別說上百年了。很明顯,營銷欺騙!
有些洋品牌則說:經國外知名醫(yī)生幾十年經驗,專門研究的配方。對此,筆者想強調:醫(yī)生是治病的,不是營養(yǎng)師,就算是營養(yǎng)方面的醫(yī)生,它的經驗對象是國外媽媽,跟黃種中國人不搭邊!
目前,有不少賣給中國人的洋奶粉是沒有配方的,包括一些大品牌!當然,并不是說洋奶粉配方都不好,只是魚龍混雜,好壞難辨。
【國家政策】就在幾天前,國家質檢總局決定對洋品牌實施配方注冊制,無配方不得進口,原已在銷售的給予一年緩沖期。配方注冊制將倒逼洋企業(yè)增加投入去研發(fā)中國人的配方,同時企業(yè)再難用“配方升級”之類的理由升價了,并且洋品牌將會進一步減少!
洋奶粉--牧場
牧場決定奶源。優(yōu)質牧場的分布主要由氣候決定,國內外都有不少開然優(yōu)質牧場帶,一些小國甚至整個國家處于這樣地帶,最突出的是新西蘭,這些國家的農民不像中國種糧食,而是養(yǎng)奶牛/羊,生產鮮奶為主。個別奶農是直接供應給奶企,但大部分是供應給原料商,原料商將鮮奶制成干粉(脫脂奶粉或全脂奶粉),再擇機賣給奶企,這種模式在國外比較普遍,比如恒天然就是這樣的原料商,約占全球三分一的供應量。
奶農,聽起來好像是低端的,其實國外不少奶農實際上是指農場主,至少接受過原料商的培訓,有一定的養(yǎng)殖技術,當然也有些奶農可以生產出高品質的鮮奶。
從目前的資料來看,并沒有哪個品牌愿意投入巨資建設自家專屬牧場,頂多是向原料商參股。目前,并沒有哪個洋品牌是直接用鮮奶制成奶粉給中國人吃的,基本上都是用大包粉。這個可以看各洋品牌的配料表查證。
有些洋品牌宣傳時,也強調“一次成粉”,但到底是“從鮮奶到奶粉,一次完成”,還是“從粉或脫脂奶到奶粉,一次完成”,就省略了!
洋奶粉--工藝
奶粉應當是用濕法工藝生產出來的,這在歐美等發(fā)達國家比較普遍,但供應中國市場的洋品牌卻采用早應淘汰的干法工藝。
從奶源的角度看:濕法工藝要求采用液態(tài)奶源,干法則是采用干法(大包粉),濕法工藝成本比干粉高得多,但濕法奶粉品質更好。(配料表項是“生牛/羊乳”則是濕法工藝)
國內外的大公司一般有多個工廠,不同工廠生產的產品供應不同國家地區(qū),比如亨氏中國奶粉就是位于英國的工廠生產的,據報道,亨氏在前段時間已將它賣掉,現(xiàn)在的亨氏奶粉應該是代工粉了。
其實,問題不在于是哪個工廠生產的,只要各工廠的設備都是先進,但問題在于,洋企為了提高利潤,工廠建設標準可能只是按照供應國的最低標準要求建設,同一企業(yè)不工廠有著天地之別。
洋奶粉--暢銷不等于質優(yōu)
有些媒體界朋友說,洋奶粉暢銷主要是因為品質好、夠安全!其實筆者認為這純屬忽悠廣大媽媽!筆者認為只有兩個原因:
個原因是利潤超高。因為利潤超高,所以廣大門店大力會爭著向媽媽推薦,比如CCTV就曝光過一罐售價400多元的合生元奶粉的成本才45元,這是什么概念!市場經濟的動力在于賺錢!
第二個原因是商業(yè)行賄。通過向保健院、醫(yī)院等醫(yī)療機構及醫(yī)生“捐款、贊助、送錢”,在家長不明不白中剝奪了對寶寶來說非常重要的口奶,使得寶寶對該品牌有依賴。有些品牌的工作人員甚至可以成為保健院的媽媽健康知識培訓班的主講,寶寶出生前就給媽媽“洗腦”了。剛出生的寶寶還可在保健院或旁邊的小賣部免費領取或半價購買一罐奶粉。另外,不少媽媽都會覺得奇怪:去醫(yī)院產檢后,某品牌公司怎么主動打給我了呢?其實,美贊臣、多美滋、惠氏等洋品牌都被央視《焦點訪談》等媒體曾揭露過口奶黑幕,美贊臣最近還因在中國行賄被美國罰款了!遺憾的是,這明顯違反中國法律的行為,至今還沒被中國立案調查,更談不上處罰了。üP者猜想:如果這樣大規(guī)模行賄行為都掩得過去,出了質量問題是不是也被掩住呢。
洋奶粉--海淘
不少媽媽發(fā)現(xiàn),進口洋奶粉的品質并不好,甚至比國產大品牌還要差,只要查看其包裝上的配料表,以3段為例,幾乎所有大品牌洋奶粉都是:不用鮮奶而是用大包粉生產,添加了香精香料(比如美贊臣(大陸版、荷蘭版、港版)、惠氏(S-26、啟賦)、雅培(親體、呵護等)、多美滋、美素等品牌)、添加其他非營養(yǎng)劑(美贊臣添加歐盟早幾十年前就不再使用的工業(yè)甜味劑玉米糖漿、美素添加檸檬酸、惠氏添加9種…)于是,有些媽媽因“對國產不放心,對進口也不放心”,干脆投向完全未知的海淘奶粉了。
海淘奶粉最初是由親戚朋友在國外購買適用于外國人的配方奶粉寄回來食用的,逐漸發(fā)展成為一個產業(yè)——海外代購。對于海淘回來的奶粉,單看歐美奶粉標準在蛋白質和微量元素等方面的差異,就已是不適應中國寶寶的身體成長特點。并且,還存在很多風險,比如由于貨源極其復雜,國內外監(jiān)管機構監(jiān)管的難度也很大,甚至可說沒有監(jiān)管。例如,有消費者購買了達能的一款奶粉,但是發(fā)現(xiàn)編碼并不屬于達能;此前,在海關查獲的大批量進口奶粉也出現(xiàn)了重金屬超標、大腸桿菌超標等質量問題,有些是退貨的,這些奶粉也很有可能通過海淘到達消費者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