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記憶中的小故事是《丑小鴨》,也可能是《灰姑娘》。這些都是我們兒時父母給我們講的小故事,雖說時間長了,但是我們記憶中還有故事的內(nèi)容,可見兒時故事的引導對我們來說是多么的重要,所以家長要根據(jù)寶寶的年齡來選擇不同內(nèi)容的故事。通常情況下2~3歲的寶寶,講動物、植物和仙女等的故事比較適合;4~5歲的寶寶正是發(fā)展想象力的時期,這時候,家長就可以講些童話;寶寶再長大些,就可以講歷史人物和寓言故事了。
剛開始給寶寶講故事時,我們也不知道寶寶到底能接受到什么程度,寶寶到底是喜不喜歡聽我們講故事啊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都擺在我們眼前。其實我們也不必過于害怕我們剛開始給寶寶講故事時要選好給寶寶講故事的時間,故事要簡短點的小故事,時間控制在3~5分鐘內(nèi),在講故事的期間我們可以觀察寶寶的注意力集中在哪里,根據(jù)寶寶的情況來想到底給寶寶講多長的故事才適合。
我們在講故事注意提供給寶寶許多的詞匯,讓寶寶以后說話或者是寫作可以有詞。每個小故事都應該有一個好的開頭,用來吸引寶寶興趣。
當故事講完的時間,我們可以試著讓寶寶復述一遍整個故事的內(nèi)容,用來檢驗寶寶到底對這個小故事了解到什么程度。也可以鼓勵著寶寶問自己點問題,還可以讓寶寶想著自己如果是故事中的主人公時,對待同一件事情他會怎么做。